《刺杀小说家》是我目前看过春节档*无聊的电影,他有着不错的特效新奇的设定,但毁在了拉胯的剧情。
电影*大的卖点是两个世界的题材,小说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影中也搭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异世界,无论是太阳落山后,众人朝拜只发给花灯,还是夕阳下红甲武士充满杀机的背影,以及小说中的名场面挂满人头的树都能让我感受到末日的阴冷和乱世的血腥,但电影中实际上也只是小说中的世界可圈可点,现实世界的这条线明显不足一世界有各种奇观,而现实世界大部分是室内背景。
简单的街道或者索性就是一片绿地,这种两个世界的差别,导致有的时候过度很自然,比如从江上切换到海上,从山城重庆切换到云中城,但有的时候就是强行切换打断叙事节奏,有些在关键时刻突然跳转到另一个世界,而此时两个世界的剧情又没有太大的关联,看得非常恼火。
我觉得电影中的异世界按照现实世界去搭建这样的无缝切换,才能体现出两个世界,在互相影响切换,一旦适应整体的节奏就会出问题,这是我在观看过程中觉得无聊的首要原因。另外,电影中两个世界的人看起来好像都不大聪明的样子,人物不丰满,缺乏雕琢。
当然这还不是看完电影之后,我觉得*难受的这电影有这么多牛逼的世界观设定,但是它挖坑不填啊,嘿雅的来历,和声色艺能人出现的原因,李牧有没有被鞋子,这些都没有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只要相信就存在现实和小说到底有没有关系,直到结束都因为挖坑不填暧昧不清,总的来说刺杀小说家有一个很牛逼的概念,但是并没有落地创造出了两个世界,一个都不真实,这种在初期创作阶段就需要做好的顶层设计,在电影中只有对原著的生搬硬套流浪地球当时创作的时候就围绕着电影中的世界观做出了详细的设定,大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结构,小到电影中出现的种种道具,甚至还有编年史,其字数比原著小说都要多好多倍,这才呈现出了一个镜头下真实的未来世界,这些细节虽然不是对白和剧情,但是是观众可以感知到的电影作为图像传达的信息本就要多于小说,细节设定不丰富好那呈现出来的故事,就是空有一副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