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推测,这将是一场推卸责任的大戏:卡在运河里的中国台湾长荣海运“长赐号”和其他货轮上的货物的主人会向各自的保险公司索赔,这些保险公司会向“长赐号”的日本船东Shoei Kisen Kaisha提出索赔,而船东则会向其他保险公司求助。
幸运的是,“长赐号”是国际保赔协会集团(P&I Group)的一员,其中的英国保赔协会也已经为船东投保,预计船东能从协会获得31亿美元的责任保险,但不清楚这是否能弥补其造成的损失。
国际保赔协会集团由13家成员协会组成,为全球约90%的远洋运输吨位提供责任保险,会共同分摊1000万美元以上案件的索赔。
“长赐号”的遭遇也不是没有先例。2012年,歌诗达协和号游轮触角倾覆,国际保赔协会集团为处理清污、残骸打捞、人员伤亡、船壳险等共支出接近20亿美元的赔款。
台企赔还是日企赔?
搁浅事件发生后不久,承租“长赐”号的台湾长荣很快回应称,“长赐”号所有者日本船东正荣汽船株式会社应对所有损失负责。苏伊士运河自身的政策也表明,船只承运方不该受到指责,即使货轮驾驶员搁浅了船只。长荣可能只需要付出额外的时间,因为这艘船本身的保险金额可能高达2亿美元。“达信”保险经纪和风险顾问公司表示,这类保险通常覆盖数额在1亿至2亿美元之间,但赔偿数额将取决于事故的严重程度。
运河堵塞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但直接造成的成本上涨已显现出来。新加坡《联合早报》28日称,现在,一艘停在苏伊士运河入口处等待通关的巨型油轮每天需付3万至8万美元停泊费。航运公司有两个选择,一是等待搁浅的“长赐”号脱浅,二是改而取道非洲好望角。后者运费增加30万美元。更糟的是,多达九成货运所购买的保险并不包括延误,所以货运延误造成的损失该由谁承担恐怕将引起相关各方的争议。
格里韦森表示,现在绕行好望角的船只将无法就所涉及的额外费用和时间提出索赔,因为这被认为是一种“经济损失”,通常无法获得赔偿,船东也通常不为其投保。
全球贸易损失谁管?
埃及《每日星报》28日称,运河中断使全球贸易每小时损失约4亿美元,相当于每分钟约0.67亿美元。随着苏伊士航运中断,从中国到欧洲的一个集装箱价格上涨到8000美元,比一年前高出近3倍。印度livemint网站27日称,目前等待通过运河的300多艘船中,大多数可能没有易腐货物或延期承保。这意味着船只仍在租用中,而租船人可能要支付费用。
德国保险巨头安联集团27日公布的报告称,苏伊士运河大塞船是压垮全球贸易的*后一根稻草。从今年初开始,供货商交货时间就已拉长,现在欧洲交货时间比新冠疫情高峰期间更长了。根据报告,美国交货时间更拉长为两倍,而在外界预期美国政府大规模振兴方案刺激需求下,库存已经减少。